朱?。悍伞⒓夹g與網絡誠信

欄目:信用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1-01-15
分享到:
朱?。悍?、技術與網絡誠信

——來源:中國網信網

 

  “面對謠言,網民可以在不造謠、不傳謠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做謠言的戳穿者。”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1016日做客“你誠我信·大家談”系列訪談時說到。他從法律角度為廣大網民解釋如何應對和遏制互聯(lián)網時代的謠言及其傳播。

  在朱巍看來,網絡謠言是通過網絡技術方式把謠言傳播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網絡謠言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缺乏事實依據的信息;第二類是主觀臆斷的沒有經過核實的信息;第三類通常發(fā)生在網站轉載過程中,扭曲事實,添加惡意標題誤導公眾。

  網站:嚴審查 重核實 做網絡謠言的粉碎機

  在謠言傳播過程中,網絡媒體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在如何有效遏制謠言的傳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朱巍介紹,網站分為內容提供者(ICP)和提供平臺供網民上傳(ISP)兩種身份,面對謠言,網站不同的身份履行不同的義務。

  網站作為ICP的時候,采編新聞要注意核實消息源。網站作為ISP時,所有內容都是網友提供的,此時要分情況來看:第一,對于引人關注的發(fā)燒帖,網站有義務對其審查和核實,如果發(fā)現(xiàn)是網絡謠言或者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消息要及時撤下。第二,網站作為ISP的責任人應該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網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可以第一時間找到網站進行辟謠或者維權,網站要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同時處理通知刪除的避風港規(guī)則之中,網站應該在網頁醒目位置提供受理渠道。第三,對于侵權程度和謠言辨認程度明顯的信息,無須受害人通知就應及時刪除。第四,國家已經發(fā)布的辟謠消息,此消息不需要再通知,網站需要及時刪除。

  “網站應該轉引國家有職權的權威部門發(fā)布的信息,把權威消息向全網發(fā)布,讓權威消息變成主流的聲音?!敝煳≌f到。同時,在轉載時政經濟類消息時注意審核,避免擅自更改標題,內容斷章取義等滋生謠言的情況產生。

  網民:知法律 懂技術 做網絡謠言的戳穿者

  “面對謠言,網民可以在不造謠、不傳謠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做謠言的戳穿者。”朱巍向廣大網民支招,網民一旦發(fā)現(xiàn)自身的權益被謠言侵害了,應該馬上按照通知刪除規(guī)則,向網絡提供服務者發(fā)出通知,要求刪除相關謠言信息或者侵權信息,如果涉嫌犯罪應該馬上向公安機關報案,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

  與此同時,網民要多了解一些互聯(lián)網的基本常識以便更好地維護個人權益。比如某條信息被快照之后,即使信息被刪除,但快照依然存在,此時需要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fā)出第二次通知,要求刪除快照,消除不良影響。

 ?。ㄖ袊ù髮W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做客“你誠我信·大家談”系列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