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3月1日電 2021年2月28日上午,北京信用學會舉行成立大會。由于當前疫情形勢和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要求,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參會專家80余人,北京市社科聯(lián)學會部孫武權主任出席大會并講話。
據(jù)介紹,2020年11月,北京市社科聯(lián)作出批復,同意首都師范大學信用立法與信用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石新中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韓忠亮教授等同志提出的關于籌備成立北京信用學會的申請,并同意擔任北京信用學會業(yè)務主管單位。2020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信用學會發(fā)起人發(fā)布成立工作告知單,要求3個月內開展成立工作。
在2月28日的成立大會上,按照北京市民政局關于成立工作的要求,主持人首先征求與會人員意見,大家同意舉行線上會議,明確此次會議合法有效。大會聽取并審議通過了石新中教授代表學會籌備組作的籌備工作報告;在審議通過了《北京信用章程》(草案)、選舉辦法及總監(jiān)票人、監(jiān)票人、計票人名單;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選舉了20名理事、3名監(jiān)事。會議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和監(jiān)事會,進行會長、副會長、監(jiān)事長選舉,并由會長提名秘書長人選,同時表決通過了學會內部管理制度等其他事項。
石新中教授(首都師范大學信用立法與信用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當選北京信用學會會長,竇爾翔教授(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金融學專家)當選監(jiān)事長,劉瑛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品牌與社會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阮德信教授(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志偉教授(北京物資學院《中國流通經濟》雜志社編審)、謝新水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劉新海研究員(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當選副會長,金善明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擔任學會秘書長。
石新中教授表示,當前中國正處于從傳統(tǒng)農業(yè)文明跨過工業(yè)文明,逐步走向信息文明的新時代。在信息文明時代,信用已成為區(qū)別于法律和道德的人類社會新的調節(jié)機制,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人類信息文明時代信任秩序重構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但是,對如何推進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社會各界在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還沒有形成共識。北京信用學會成立之后,將組織哲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歷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專家展開信用理論的協(xié)同研究,為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與會專家認為,信用問題不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歷史命題,也是尋找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類命題。北京信用學會的成立將使目前各學科學者對信用問題的自發(fā)、分散研究轉向自覺、系統(tǒng)的研究,學會的成立及運行將會有助于社會各界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上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共識,更快地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各項建設,最終更好地凝聚中國社會各界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信息文明時代信任秩序的重構貢獻中國學界的智慧。
據(jù)悉,根據(jù)北京信用學會的規(guī)劃,學會將會在疫情結束之后再召開一次線下的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